燕州诗社论坛
欢迎加入

Join the forum, it's quick and easy

燕州诗社论坛
欢迎加入
燕州诗社论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七天学会格律诗词》之第六天课程:初写诗(下篇)【引用】

向下

《七天学会格律诗词》之第六天课程:初写诗(下篇)【引用】 Empty 《七天学会格律诗词》之第六天课程:初写诗(下篇)【引用】

帖子 由 春光无限 2012-04-27, 11:44

《七天学会格律诗词》之第六天课程:初写诗(下篇)【引用】

第三阶段。
  体裁阶段。这个过程不需要太多阐述了,一旦你有了什么好句子,你马上就要分析平仄规律,看适合用什么样的体裁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原汁原味,然后依次选择题材来尝试一下,确定以后,就可以顺着写下来去了。并不一定就要写成格律诗,潜川之所以教格律诗,因为这是写所有体裁的根本,尤其是七绝,短小精悍,形同匕首,举手投足就能伤人,俗话说“拳打卧牛之地”,并不是一定就要在卧牛之地打拳,而是说在卧牛之地都能打拳,何况卧龙之地、卧航空母舰之地呢,那还不如脱线的风筝满天飞啊。
  选择体裁这个过程倒没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了。尤其是词,已经和音乐脱钩了,就不再讲究和强调音律了,注意声律就好了,加上词谱对声律的唯一要求(即使同一首词有若干别体,但在写一首词的时候,词谱是有且只有唯一的),没有格律诗的那么多平仄变化,写起来再容易不过,受过格律诗的写作的人,一放开写词,是很容易写的,这就是潜川为何迟迟不教写词而反复在七绝上锤炼的真实用意,也算是自己的一份苦心吧,但愿学员们能充分地理解。

  [案例]:2004-5-18 0:56:03,潜川终于做完一些功课。回到房间,发现妻已熟睡,宝宝亦睡姿天真无邪。忽然想起去年的一个晚上,即将离开身怀六甲的爱妻的情景,现实永远比梦想残酷,原以为要好好陪着她一起度过这一生最重要的时刻,但生活却逼迫自己要远离。
  记得当时,阿雪泪眼婆娑,搂着我的臂膊不想让我走,我当时无语,只看着窗外,清冷的月光照进轩窗,墙上投下我俩的影子,还依稀可看见阿雪脸上的两行泪光,脑海中忽然冒出“清寒不觉夜深长,影成双,泪成行。”的句子,但当时心情难过,也没有情景来抒写当时的感觉,但往事历历在目,不堪回首。于是当夜忽有所感,想起以前的这个句子,回到电脑前,略微查了下此谱,感觉与《江城子》的词谱很相似,于是用古声填词一阕,聊以追念:

      江城子?赠爱妻阿雪

    清寒不觉夜深长,
    影成双,
    泪成行。
    心事寥落无语诉衷肠。
    但得春花秋月梦,
    倏忽过,
    忆轻狂。

    烟云过尽齿犹香,
    尽深藏,
    故寻常。
    但把芳笺轻读付韶光。
    记取当时明月下,
    犹自盼,
    满庭芳。
——题外话:因此而引发的尾声:
  《江城子》一词,常令人想起苏轼之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之怅然诗句,填完之后寻思良久,感觉男儿立世,往往负家中妻女实多,却无以为报,意犹未尽,再赋词一首。调寄《花犯》以赠妻阿雪。各位敏感的学员可能发现,潜川前面的《江城子》完稿是2004-5-18 0:56:03,《花犯》完稿时间是2004-5-18 1:12:33。期间相隔是16分钟,一首词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,还要合辙合韵,是有一定难度的,但若是有了真情实感,其实并非是难事的。

      花犯?本意

    就新词,
    犹能唤取,
    寒炉醉何故。
    问梅辜负,
    行到醉瑶池,
    惊起鸥鹭。
    锦帆却恐枫林树,
    风凋烟万缕。
    此夜多,
    窗儿江北,
    巫山留秀句。
    
    年前美人注如倾,
    呵兰香屈指,
    幽欢无语。
    歌渐远,
    芳情懒,
    无奈歧路。
    恨予晓日,
    轻借便,
    云涛新院宇。
    但徒倚,
    水绿烟断,
    双眸愁绝处。
网友的旁白:——
  旅人也有同感~无病呻吟的东西太多。有的时候本来灵感是A,可构思却成了B,成诗之后再一看``````已经变成C了~~
潜川回答:——
  玉乡的这个感觉太形象了!的确,很多时候就是如此,所以写诗若能完整地(不,80%以上就好了)表达自己的当时情景感受,就已经相当不错了。
第四阶段。动手阶段。
  动手阶段就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了,就好比各种菜品准备齐备,只等下锅炒菜了,至于炒得好坏姑且不论,但起码能炒熟吧。这个道理是地球人都知道。我觉得无论怎么做,如何都比我大学的同桌要强,起码他工作第一天,买了锅盆碗筷自己做饭,然后在开炉之间给母亲打电话,郑重庄严地发布自己要煮菜的独立宣言,最后小心翼翼地问了个专业性很强、技术含量很高的问题:“老妈,煮菜是先放油还是先放盐?”我当时一听几乎从二楼摔到一楼,这真是个空前绝后的经典故事。
  动手阶段主要要注意的是,不要在乎什么平仄粘对,只管写,尽量把自己的意思能表达准确,保证原汁原味,这点很关键,如果连这点也做不到,那么后续的工作就很麻烦。因此,写的时候,只管一通写下来,哪怕写成古风也无所谓。
第五阶段:修改阶段
  修改阶段倒是一个令人蛮痛苦的过程,但也是一个令人在修改后很觉得畅快舒服的过程,那种过程就像打高尔夫,正当屡次打臭又没面子又没意思的时候,忽然一杆打出,觉得从球杆恍如手臂的延长,成为身体的一部分,从杆尖到手指尖到臂膀到腰肢到腿到脚,无一不觉得分外地契合自然,不用说了,这个球一定是个绝妙的好球。用句***的话来说,修改到位时就有一种如醍醐灌顶的快感。
  修改也是历来诗家极为重视的过程。诗不厌改,这是诗词界颠扑不破的真理。诗只会越改越好,若是越改越差,不妨集体去撞墙,再将唐诗宋词等书籍撕成碎片和水吞服。理由不必多说,看看古人对修改的诗篇就可以体会得到:
其一:
         苦  吟
                唐?卢廷让
        莫话诗中事,
        诗中难更无。
        吟安一个字,
        捻断两根须。
        险觅天应闷,
        狂搜海亦枯。
        不同文赋易,
        为著者之乎。
其二:
         题诗后
                唐?贾岛
        两句三年得,
        一吟双泪流。
        知音如不赏,
        归卧故山秋。
其三:
         遣  兴
                清?袁枚
        爱好由来下笔难,
        一诗千改始心安。
        阿婆还是初笄女,
        头未梳成不许看。
其四:
         论诗十绝(其一)
                宋?戴复古
        草就篇章只等闲,
        作诗容易改诗难。
        玉经雕琢方成器,
        句要丰腴字要安。
其N:
  ……,……
  还有古代诗人大家流传下来的N个修改的故事:
  其一如“推敲”一词的由来,这个故事不需要潜川重述了吧。不知道的请自觉站立在墙边撞墙三次,力度以楼下可隐约听闻为限。
  其二如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,这个脍炙人口的“绿”字曾经用了“到”、“过”、“入”、“满”、“漫”等十几个字,最后始定为“绿”,一个“绿”字,顿将春意盎然浮现于纸上。
  其三如“一字师”的由来。唐诗僧齐己写《早梅》,有句云: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开”。郑谷把后一句的“数枝开”改为“一枝开”,更显梅之“早”的意境,梅花本自百花前开,而一枝梅又于众梅花之前悄然开放,更加不同寻常,更能突出《早梅》的整体立意。齐己深感叹服,遂拜郑谷为“一字师”。
  其四如唐代高适在台州寺壁题诗,“前村月落一江水,僧在翠微闲竹房”,后离开时反复思索,觉得“一江水”改成“半江水”更为恰当一些。一月后,高适再度路过台州附近,特意翻山越岭几十里路回去修改,结果发现已经有人将“一江水”改成了“半江水”了。高适呆立许久,因叹曰:“台州有高人”。
  其五,宋俞国宝“明日重携残酒,来寻陌上花钿”《风入松》,被当朝皇上改成“明日重扶残醉,来寻陌上花钿”,一个“扶”字,一个“残醉”,真是巧夺天工,绘形绘色了。
  其N,……,……
  潜川以为,无论如何修改,应从下述规则开始:

  一是炼意。即内容的修改。唐人特别重视“意”的地位,认为内容永远大于形式,如果一旦形式束缚了内容的发挥,宁可出律也要保证意义的完整,所以无论李白杜甫还是普通诗人,都敢于破律去保证立意,大不了就写成古风,也不会因词害意,所谓“舍声取义”是也。反而是宋代以后的诗人,比较拘谨,严格按照诗律进行,免不了因噎废食,写出不少堆砌的滥作品来,好在词在宋朝十分鼎盛,长短句式的诞生,给了宋代作者更大发挥空间,从而将宋词推到了历史最高的峰巅。
  要炼意,必须紧紧守护主题思想,果断大胆地削枝去叶,凡是不符合主题思想表达的句子,无论多么优美动人,也要像罗丹砍去雕像的手一样果断地下手,不能留有多余的词句。
  当然,初学者切不可以看了潜川的总结,就打着“舍声取义”的牌子,就振振有词地出律破律,要知道,所有成功者都有着艰难的过程,用《水煮三国》里面刘备说的一句名言来说:平凡人物在重要时刻,重要人物在平凡时刻,都可以不拘小节;其他情况例外。换而言之,就是说,初学者在重要时刻,或者成名的高手在平凡的时刻,都可以不拘小节,其他情况例外,呵呵,看起来好像是给了高手们的特权,其实不然,因为他已成为高手,自然知道如何表达最好的内容,如何不受格律的拘束了。
  二是锻词炼句。首先要调整平仄使之合律,尤其是粘对要注意。一旦发现不合平仄的地方,就要调整,①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变次序,变成倒装句,②是使用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来予以替换,譬如“中国”就可以依次使用“神州”、“九州”、“禹甸”、“华夏”、“炎黄”、“赤县”等词,足以满足平仄的任何转换,③可使用拗句或拗救手法来转换。其次还可以调整句序,因为第一、二句由于是起承的句子,意思接近,是可以调换的,
[案例]
       怀念旧居
            诗词学堂作者: 江畔水边风
      轩窗青布瓦,——平平平仄仄 律句
      井院稚逐鸭。——仄仄仄平平 律句
      物是人非散,——仄仄平平仄 律句,此句"物是人非"+"散"的节奏,
              不顺畅,也生硬,换成"故"
      旧枝不新芽。——仄平仄平平 病句。后三字"不新芽"。
  上述作品中,"物是人非"+"散"构成了4+1的节奏,会造成朗诵的停滞和意思的连贯,"散"又是动词,整句连起来连就很拗口,改成"故",形容词,可以和"非"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,而且构成了2+3的结构,和整体的节奏是匹配的。
  "旧枝不新芽"的感觉很好,尤其是新旧的相互对比,不过构成了病句,还是要改动的,如何改,就要推敲了。譬如保持原汁原味的修改,或者反其意的修改,都可以尝试一下。
  轩窗青布瓦,
  井院稚逐鸭。
  物是人非故,
  旧枝新吐芽。(用拗句来挽救你江畔的病句)
  "几坪"潜川理解为是几个地方,若是这样,别把表达的意思分散了,就集中在一个院子里,毕竟你是在一座旧居里面感受的啊。潜川用"依然"来代替它,为了陪衬下面句式中意思的表达。
  "还望"是接连的动作,没有把第三句的意思更提升一些,潜川改成"回望",是想表达因第三句感慨而若有所思的感觉。
  
       怀念旧居
    五言            七言
  
  轩窗青布瓦,      ---古木轩窗青布瓦,
  井院稚逐鸭。      ---依然井院稚逐鸭。
  物是人非故,      ---怎堪物是人非故,
  旧枝不新芽。      ---回望新枝又嫩芽。
  另外,潜川说过,"新"与"旧"的映衬和对比,很能体现一种对称和相比的感觉,所以要想保留"旧枝不新芽"的意境,那必须得改变句型,譬如,"平平仄仄仄平平"的句型,就可以完全把这句放在里面,而不破坏"旧枝不新芽"的原汁原味。那么,以这句为中心句,按格律反推上去,就有意思了

       怀念旧居
    五言        七言
  轩窗青布瓦,    轩窗古木暗青瓦,
  井院稚逐鸭。    井院依然稚戏鸭。
  物是人非故,    物是人非怎堪忆,
  旧枝不新芽。    旧枝无语不新芽。
--两种改法,江畔仔细体会看看

第六阶段:定稿阶段(发表或收藏)
  至于这个阶段,潜川就不用啰嗦了,因为到了这个阶段,作品基本上已经成形,改动也不会太大了,当然,这并不表示就已经成为佳作,而是以目前这个阶段的水准,再怎么改也无法超越现有的成就,只有放下来,等待以后慢慢再修改。
  根据个人爱好,已经定稿的作品可以搜集在一起收藏,譬如霏霏的很多作品,可以集在一起,甚至可以按年月划分地收集在一起,这样既给自己成长的过程留下耐人回味的痕迹,也可以知道自己进展的速度和程度,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看重古典诗词的报刊杂志发表,网站也可以,不过网站的水准参差不齐,即使发表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感,不如变成铅字拿在手上看得舒服得多,呵呵,铅字还是有诱惑力的,拿在手上摇头晃脑,反复吟哦,真是其喜洋洋者乎,酸秀才臭文人的丑态暴露无遗。——这句话针对男士而言,女生可无须理会。因为男人有才会出去酸,但是女生有了才反而更淑女更贤惠更有气质,譬如李清照、朱淑贞之类的美女们,唉。世界就是如此的不公平!为啥潜川咋就一直找不到这样有才气又能做人生伴侣的红颜知己呢,……谁,谁?又在扔高跟鞋过来砸潜川的脑袋!!!
  明白了写诗的过程,各位学友就更能感受到一首佳作的来之不易,也就更能感受到古人的修养和素质。
  



春光无限

帖子数 : 544
注册日期 : 12-02-15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